《電子廠招聘信息背后:返費的瘋狂與風險》
在電子廠招聘的廣闊領域中,存在著諸多復雜且值得深入探究的現象與規律。作為專業從事電子廠招聘的人員,以下是我對相關情況的詳細解讀。
一、勞務市場返費現狀與電子廠招聘信息
如今,企業招聘體系日益成熟,勞務市場也逐步走向完善。對于非勞動密集型企業,借助 “智聯”“58”“獵頭” 等勞務媒介獲取優秀人才資料信息,已構建起相對穩定的供需市場。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典型代表 —— 電子廠,則有著獨特的招聘模式。電子廠招聘信息的傳播與勞務公司緊密相連,電子廠會將招聘費用撥付給勞務公司,從而從勞務公司獲取大量人力資源。勞務公司通過線下線上的全面招人形式,把有意愿進入電子廠打工的人員匯聚起來,為各個電子廠儲備基礎勞動力。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人力(招聘人員工資)、物力(運輸車輛等)和財力(工人補貼、廣告費、推廣費)成本,雖直接由勞務公司承擔,但間接都源于電子廠招聘信息所關聯的招聘預算。為吸引更多工人,中介會把電子廠提供的招聘費用以返費模式發放給工人。電子廠返費從 2016 年的 1500 左右一路飆升至如今的 10000 左右,這種瘋漲態勢讓工友和勞務從業者都深感震驚。例如 2017 年 2 月各大工廠返費約 2000 多,到 5 月底漲至 3000 多,暑期因勞動力短缺,返費持續上漲,從 4000 多、5000 多直至 8 月初突破 5000 元并延續至 2018 年,像泰州可成、宿遷可成等眾多電子廠返費大都在 5000 元以上,上海昌碩返費達 6000 多,鄭州富士康高時達 8000 元甚至有中介承諾 10000 元。然而,若遭遇黑心中介,工人辛苦在電子廠 12 小時流水線作業所得工資與返費可能被全部坑走,這凸顯出電子廠招聘信息背后勞務市場的復雜性與風險性。
二、返費模式困境與電子廠招聘信息
電子廠能否通過降低返費,提高員工工資或補貼來留住員工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上海日銘勝瑞電腦為例,曾將返費降至 400 元并給予入職員工 2500 元補貼,但僅維持兩天便又恢復到 3000 元返費。這是因為中介在電子廠招聘信息的傳遞和勞動力資源整合中扮演著關鍵橋梁角色。若電子廠直接把錢給工人,中介無利可圖,便不會協助電子廠招人。對于打工者而言,個人尋找合適電子廠難度較大,而大量勞動力資源集中在勞務公司手中,電子廠若失去中介助力,在短時間內難以招到大量員工,導致企業與務工人員信息無法有效匹配對稱。所以,中介在勞務市場短期內不會消失,電子廠也難以單純依靠降低返費、提高補貼或工資來實現員工的有效留存,這也使得電子廠招聘信息的傳播與勞務公司的合作模式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持續存在。
三、勞務市場趨勢與電子廠招聘信息
勞務市場運營模式正朝著小時工方向發展。無論是勞務中介還是工廠直招,其終極目標都是把握人力資源的可控性。在電子廠招聘信息的傳播與人員招聘過程中,想要實現人力資源可控,無論是工廠直招還是中介、勞務公司的地推或網宣,最終都體現為價格控制力,即通過調控價格掌控人力資源。但勞務行業人員構成復雜,多數求職者來自農村,易被高返費誘惑而輕信他人,每年都有因返費引發的諸如跳樓、殺人、搶劫等慘案。而小時工模式可將電子廠給勞務公司的返費折合成時薪,無節假日、加班等區別,例如時薪 20 元,工作一小時便可得 20 元,如此一來,原本因高返費被騙的風險得以消除。員工工資穩定,心態也隨之穩定。工人同樣賺取 4000 - 5000 元月薪,若按承諾高返費 8000 元可能分文不得甚至損失基本工資(黑中介擅自改考勤扣工資現象時有發生),但通過小時工進廠,相同工作時長下月薪可達 6000 元甚至更高且月月有穩定工資入賬。可見,小時工模式對于優化電子廠招聘信息傳播效果、穩定員工隊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有望成為勞務市場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也為電子廠招聘信息的發布與實施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